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最需要产业经验的工科大学教师中,80%到90%都是高学历出身却没有产业界经验的知识分子,缺乏和工业界的沟通与共同语言。 “数量不等于质量,工程教育的师资是个问题”,“没有对教师产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更没有对教师职位明确提出工程师资质的要求,教工程专业的人不是工程师,这样的师资如何能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
高校?企业?,究竟谁应该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占主导作用。CCF YOCSEF重庆特别组织了这次论坛。论坛共邀请到两位特邀讲者和两位特邀嘉宾,分别是重庆中天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东、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钱鹰博士,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文俊浩教授以及重庆师范大学李明教授。
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重庆中天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熊东总经理,有多年的IT行业工作经验。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擅长企业管理架构设计、战略业务规划、市场开拓等。对企业经营、项目管理、软件和系统集成等有深入的了解。对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演讲通过对重庆软件行业结构、重庆软件企业情况的分析研究,了解重庆IT行业发展状况、并对重庆软件服务发展计划作出预测,结合重庆市人才交流中心权威发布的2009年IT行业调查,明确得出IT人才培训的重要性。通过例举IT企业中合格程序员所必备的素质进行描述,再进一步对高级程序员所必备的素质进行确定,明确这些素质培养任务的校企分工模式,并分别对IT人才校内培养阶段的原则以及企业培养阶段的操作进行说明。最后用一系列实例说明我司在对IT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做的活动及工作,通过企业的实操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职业化程度。
钱鹰教授有多年的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他的演讲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就突出,但出现了重学术轻工程的教育理念上的偏差。那么建国初期所执行的院系调整,工科大学为“培养工程师摇篮”这一美誉是否就过时了呢?从教育的本质的角度,高校的教育应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从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的角度,我国和欧美还有较大的差异,现阶段仍然应坚持大学的工科门类应该把“培养工程师的摇篮”这面旗帜高高举起;从人才培养的固有规律的角度,高校应该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启蒙地和孵化的摇篮。但是工程教育中两个重要的部分:行业人才标准和工程实践能力,都不可能在行业企业缺失的状态下实现和良好地运行。因此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校企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在工程师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各个角度的强有力的支撑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发言嘉宾和特邀嘉宾上台回答了参会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来自CCF YOCSEF-CQ的委员、高校师生、企业代表等多人提出了许多问题,四位专家耐心的一一作答,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